<dd id="bacb1"></dd>
<button id="bacb1"></button>
      1. 
        

        <tbody id="bacb1"></tbody>

      2. 紅色文化網

        索颯文集

        索颯:謹以寫于2004年的一篇小文紀念3月5日去世的查韋斯總統

        更新時間:2013-05-02 08:00 點擊數:353 鮮花數:41

        1805年8月15日,“解放者”玻利瓦爾在羅馬的圣山頂上立下了打碎西班牙殖民枷鎖的誓言。在剛剛過去的8月15日委內瑞拉公民投票中,加拉加斯的一些投票點上,兩公里長的選民隊伍秩序井然,有人半夜起身等候,有人排隊達4小時至12小時之久,為查韋斯投票。

        查韋斯,一個愛國軍人出身的、敢于與美國抗衡的拉丁美洲領導人,一個在21世紀決心恢復200年前革命領袖玻利瓦爾大同理想的改革者,一個30年后重新歸來的、更加成熟的阿連德!

        查韋斯的真誠和勇氣不僅鼓舞了本國人民,也贏得了拉丁美洲兄弟國家民眾的尊敬,還有世界上其他有良知的人的支持。

        查韋斯贏了,以59.06%的明確優勢贏了!在所有私營媒體竭力進行充滿敵意宣傳的背景下贏了,并且是查韋斯在近五年內第八次贏得各種公決的勝利。

        索颯:在堂吉訶德的甲胄之后

        更新時間:2013-05-02 08:00 點擊數:532 鮮花數:33

        四百年前的一六〇五年,西班牙作家米格爾•德•塞萬提斯•薩維德拉的小說《堂吉訶德》的第一部出版,十年后(一六一五年)第二部問世。四百年以降,這部小說成了世界上重復印刷最多的作品之一,吉訶德成了文學史上最奇特的角色。雖然關于塞萬提斯的研究著作早已汗牛充棟,但仍未能令人滿意地解釋《堂吉訶德》經久不衰之魅力。隨著政治限制的解除,人的文化視野擴大了。研究中的新鮮見解得以公布并逐漸積累,使人們意識到塞萬提斯所

        索颯:巴列霍——摘自《豐饒的苦難(拉丁美洲筆記)》

        更新時間:2013-05-02 08:00 點擊數:385 鮮花數:38

          ……  像加西亞·馬爾克斯、魯爾福、科塔薩爾這樣的作家也都是大寫的人。他們的作品絕不是政治和思想的注解,但是,把他們的藝術作為技術間題來處理則是更嚴重的誤解?! ≡谒囆g的領域里,潮流和時尚像人的口味一樣,總是要變的;不變的,是化為藝術的人類最本質的感情。一切沒有真摯感情基礎的先鋒文學早晚要枯萎,到那時,真正的先鋒才會為人們認識。在涉及拉美文學的這個段落里,我想向人們介紹一位秘魯20 年代的文學先鋒——塞薩爾·巴列

        索颯:關于中國的外國問題研究--從拉丁美洲文化研究談起

        更新時間:2013-05-02 08:00 點擊數:386 鮮花數:42

        關于中國的外國問題研究——從拉丁美洲文化研究談起   我想說三個問題。   第一個問題是要重視對“第三世界”的橫向研究。       無論是“第三世界”形象而又模糊的提法,抑或是發展中國家、欠發達國家、后殖民國家、南部世界諸種表述,一批具有共同或相似命運的地區和國家是一個真實的存在,而把它們的命運聯系在一起的,是資本主義全球化進程。正如一位墨西哥思想家所描述,我們都“在歐洲文明的筵席上姍姍來

        索颯:歌星隕落,歌手不絕

        更新時間:2013-05-02 08:00 點擊數:473 鮮花數:46

        10月4日,為梅賽德斯·索薩(Mercedes Sosa)設在阿根廷議會大廈的遺體告別室里,響起了《圖庫曼的月亮》鏗鏘、低沉的歌聲。這首阿根廷土著歌魂阿塔瓦爾帕·尤潘基作詞譜曲的民歌,是被當日辭世的阿根廷女歌手唱響的無數民歌之一。以這首民歌告別這位出生于圖庫曼省的女兒,懷念者的心境意味深重。

        索颯:廢奴運動與古巴華工的血淚

        更新時間:2013-05-02 08:00 點擊數:1034 鮮花數:54

        索颯:廢奴運動與古巴華工的血淚 --《把我的心染棕--潛入美洲》節選提交者: 人文與社會     古巴哈瓦那灣東岸,有個叫雷格拉(La Regla)的小鎮,這里早先是印第安人的小村,殖民地早期,成了西岸的后備倉庫。   離鎮上“黑圣母”教堂不遠的街面上,有一座普通的舊房子,白色的墻,藍色的百葉窗緊閉,一樣的紅瓦斜屋頂。只有那個過大的門洞還能讓人想起過去這里是關押黑人奴隸的大棚屋。門口掛著一個不顯眼的銅牌:“紀念第一批華人到達古巴

        推薦索颯新書《把我的心染棕--潛入美洲》

        更新時間:2013-05-02 08:00 點擊數:635 鮮花數:39

          重點推薦:索颯《把我的心染棕--潛入美洲》   ISBN:9787225034416  作者:索颯   出版社:青海人民出版社  出版日期:2009-08-01  定價:34.00元  編輯推薦     本書系作者繼《豐饒的苦難》后又一部解析拉丁美洲文化的作品。抒情的筆法與廣泛的涉及,嚴肅的思考與縝密的考證,新鮮的知識與正義的立場,可讀性較強,給讀者以豐富的閱讀享受。 內容簡介 憑借熟練的語言,憑借貼近底層民

        諾貝爾文學獎獲得者和游擊隊司令對加沙罪行的譴責

        更新時間:2013-05-02 08:00 點擊數:363 鮮花數:24

        諾貝爾文學獎獲得者和游擊隊司令對加沙罪行的譴責 1.    據設在委內瑞拉的“南方電視臺”2009年1月6日報道: 諾貝爾文學獎獲得者何塞·薩拉馬戈(José Saramago)1月6日在發言中稱法國總統尼古拉·薩科奇極其不負責任,因為他對于以色列對加沙平民所犯下的罪行不予譴責。 在一篇發表于薩拉馬戈個人網頁《薩拉馬戈日記》欄目的文章中,這位曾獲得諾貝爾文學獎的葡萄人寫道:“我一直不欣賞這位(薩科奇)先生,我想,如果他真是那樣

        索颯:全球化進程中的拉丁美洲傳統作物(玉米篇)

        更新時間:2013-05-02 08:00 點擊數:705 鮮花數:41

        全球化進程中的拉丁美洲傳統作物(玉米篇) 索 颯*     摘要:千百年來,玉米曾養育了上千萬的美洲人。今天,玉米的誕生地墨西哥,竟然喪失了糧食自給,玉米的培育者的后代竟然要向擁有“產權”的美國公司高價購買玉米種籽??诩Z是一個國家的命脈,糧食是一個政治命題,糧食主權的喪失威脅著國家的安全。   去吃“優質”玉米餅     我們逃離墨西哥城這座喧囂的大都市,去往正南方的普埃布拉(Puebla)。選擇普埃布

        《豐饒的苦難》導言及印第安史料(連載一)

        更新時間:2013-05-02 08:00 點擊數:922 鮮花數:41

        導 言 1984年,我陪同一個阿根廷代表團在上海訪問。當時阿根廷剛剛結束了長達7年的軍人獨裁統治。一無,當正式訪問活動結束之后,我們來到了上海灘,閑逛的當地人通過我和客人們聊起天來??腿藗儐柶鹗欠裰腊⒏⑿庐斶x的文人總統阿方辛時,人們表情茫然。當人們興致勃勃地向客人們叫喊“馬拉多納!馬拉多納!”時,阿根廷人無可奈何地相視苦笑。 1994年世界杯足球賽結束巴西隊奪冠后,我的小外甥和一幫小球迷在大雨中按照自己的想象跳起了桑

        索颯:在密林深處——讀《從尼亞卡瓦蘇到伊格拉》

        更新時間:2013-05-02 08:00 點擊數:355 鮮花數:25

        在密林深處——讀《從尼亞卡瓦蘇到伊格拉》 索 颯   山河縱橫的南美洲中部,有一個沒有出??诘膬汝憞?,首都坐落在海拔3600多米的山巔上,境內有聞名于世的高山淡水湖泊一一的的卡卡湖,西部是巍峨的安第斯山脈,東部是人煙稀少的熱帶雨林,這個人口一半以上都是印第安人的國家就是玻利維亞。玻利維亞在西班牙殖民統治時期曾是著名的白銀產地,如今卻落為一個世界級的貧困國家,人們形容它是個“捧著金飯碗的乞丐”。   早在1953年,年輕的阿

        索颯:青年格瓦拉的美洲大陸之旅

        更新時間:2013-05-02 08:00 點擊數:386 鮮花數:33

        青年格瓦拉的美洲大陸之旅   人一旦擺脫了家園之囿踏上旅途,行程對人的改造是深刻的??疾旃沤裰型獾膫ト?,他們以人道為宗旨的博大胸懷,往往對應著一部以大地為家的履歷。路是一本無字的書,這聽起來很像一句老話,然而比起印在紙張上的鉛字來,大地上的山河草木,變換萬千的日月星辰,貼近土地生存和為謀生奔波在路上的各色人類,他們用方言傾述的人的遭遇,留給旅人這種特殊讀者的,是難以用語言追述的感情烙印。當然,這類旅行徑直向著真實的底層,它

        索颯新書《彼岸潮涌》引言

        更新時間:2013-05-02 08:00 點擊數:286 鮮花數:22

        >>索颯新書推介:《彼岸潮涌——拉丁美洲隨筆》 小 引   拉丁美洲在西半球,但她從命運上屬于我們“東方”,屬于我們“南部”。我一點都不懷疑:早晚有一天,她會使中國感到顛覆的震動。   因為,從中國正單相思地一頭奔去的軌道的另一端開始,拉丁美洲走過的道路深具意義。雖然一直被歧視和埋沒,但她正好給自大的中國以啟蒙。有一天,我們會發現,在拉丁美洲的貧瘠大山和雨林中,藏著一把把泱泱中華知識庫存里缺少的金鑰匙。   拉丁美洲,

        索颯:五月廣場母親

        更新時間:2013-05-02 08:00 點擊數:438 鮮花數:37

        五月廣場母親索 颯  《天涯》 2007年第3期  字號: 【大 中 小】              2007年2月17日,正當北半球的中國人歡度年三十之夜時,在南半球盡頭的阿根廷,一大群戴著白頭巾的老太太正在成千上萬阿根廷人的簇擁下,慶賀她們的特殊節日——“生命戰勝死亡三十周年”。   當今的世界,網絡覆蓋全球,但無數真正值得我們了解的信息卻被有形無形的“網管”無情篩去。本應相互更多了解

        索颯:讓語言脫去灰制服

        更新時間:2013-05-02 08:00 點擊數:306 鮮花數:37

        讓語言脫去灰制服   1980年代,當加西亞•馬爾克斯從瑞典文學院衣冠楚楚的人群里走出,登上無數文人翹首以待的講臺領獎時,穿的是一身哥倫比亞農民的白布服。他用直截了當的語言在歐洲的文學殿堂上,說出了《百年孤獨》所表達的“孤獨”的本質:“如果沒有具體的合法手段來支持各國人民實現自己的愿望,即他們有權利在世界性的分配中享有自己的生活,那么贊同我們的夢想并不會使我們減少孤立感……為什么在文學上可以毫無保留地接受我們

        索颯:莊稼敘說的歷史

        更新時間:2013-05-02 08:00 點擊數:265 鮮花數:22

          莊稼敘說的歷史 索 颯   搖曳在美洲大地上的煙草、甘蔗、玉米和它們的兄弟姐妹們今天仍然牽動著一個個民族的命運      拉丁美洲的書林里,有些個性十足的書,每每因為作者、語言、內容、寫法,或者因為多方面的鋒芒畢露,讓人過目難忘。如我多次介紹過的《拉丁美洲:裸露的血脈》(Las venas abiertas de América Latina,人民文學出版社的漢譯本書名為《拉丁美洲:被切開的血管》),一部拉丁美洲政治經濟史被解析為一連串傳

        索颯:知識分子危機與批判精神的復蘇

        更新時間:2013-05-02 08:00 點擊數:498 鮮花數:51

        知識分子危機與批判精神的復蘇 海因茲•迪特里齊(Heinz Dieterich)訪談錄 索 颯   索:我們知道,您是墨西哥首都自治大學的教授,同時又是“爭取拉丁美洲解放與保衛拉丁美洲文化論壇”的主席;您是德國人,但已經在墨西哥居住了26年,從您的著述和談話來看,您已經更把自己當作了拉丁美洲大家庭的成員之一。您這種身份本身就很有意思——在某種程度上,您代表了理論與實踐、歐洲國家與第三世界國家間的聯系。   作為主要作者,您是為《全球

        索颯:宗教——走向解放的神學

        更新時間:2013-05-02 08:00 點擊數:1976 鮮花數:88

        索颯:宗教——走向解放的神學 節選自《豐饒的苦難》 加萊亞諾在《拉丁美洲被切開的血管》里曾寫到,在海地的街上,給人洗腳的要比給人擦皮鞋的多,因為人們窮得沒有鞋穿。在歷經磨難的拉丁美洲,貧窮仍像一片巨大的陰影籠罩著這片土地。據聯合國等國際組織估汁,1993年拉丁美洲的貧困人口占大陸總人口的一半左右,并以每年5%-10%的速度持續增長。①我曾多次乘飛機出入墨西哥城,每次從飛機上俯視這座群山環繞的谷地都市,印象都如同初次見到它一樣觸

        索颯:兩種天命意識

        更新時間:2013-05-02 08:00 點擊數:377 鮮花數:23

        節選自索颯《豐饒的苦難:拉丁美洲筆記》第二章第三節 兩種天命意識 資本主義制度畢竟比封建制度更能解放生產力。當南美的西班牙殖民者揮金如土、用教會和封建集權的清規戒律束縛生產力的發展時,北美的英國人以清教徒加商人的勤勉節儉和冷漠果敢,有條不紊地建立起了自己的工業基礎和有利于經濟發展的種種現代資本主義法律。貧富的差距日益拉大,窮人和富人像背道而馳的兩套車,漸漸遠離了那個遙遠的起點。富裕的美國人越來越強化了從盎格

        索颯:思想——正義的知識分子

        更新時間:2013-05-02 08:00 點擊數:312 鮮花數:35

          索颯:思想——正義的知識分子 《豐饒的苦難:拉丁美洲筆記》第三章第一節 作為前殖民地的當今第三世界的人民,拉丁美洲人民最寶貴的素質,恐怕就是不屈服的性格、更可貴的是,拉美知識分子的中堅不愧為這種性格的代表,不愧為這些堅強民族的良心。拉丁美洲經濟上貧窮、落后,但絕不是一個沒有思想的大陸,相反卻是一個思想性很強、表現思想的方式又很獨特的大陸。馬蒂曾經用很簡樸的語言說過,真理向窮人顯露得最明白。巴斯孔塞洛斯又用比較

        作者簡介

        作者索颯: 現在中國社會科學院拉丁美洲研究所社會文化室工作,研究員,著有:《豐饒的苦難:拉丁美洲筆記》(1998)、《思想的旅游:西班牙散記》(2001)、《拉丁美洲思想史述略》(2003),《彼岸潮涌:拉丁美洲隨筆》(2007)

        訪問次數:



        頁面
        放大
        頁面
        還原
        版權:紅色文化網 | 主辦:中國紅色文化研究會
        地址:海淀區太平路甲40號金玉元寫字樓A座二層 | 郵編:100039 | 聯系電話:010-52513511
        投稿信箱:hswhtg@163.com | 備案序號:京ICP備13020994號 | 技術支持:網大互聯
        欧美伊香蕉久久综合网99,伊久线香蕉观新在线视频,香蕉伊蕉伊中文在线视频,久久狼人大香伊蕉国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