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時間:2023-05-14 00:08
點擊數:577
鮮花數:26
個人主義正在危害個人越來越多的人找不到活下去的理由。美國《國家利益》網站2019年6月3日報道:2009至2017八年間該國的年輕人自殺率增長了56%,嚴重抑郁者在不同年齡段的青少
更新時間:2020-12-24 00:08
點擊數:1081
鮮花數:32
當今社會,該如何理解“階級”一詞?韓少功有一段時間,“階級”一詞讓人心驚肉跳。那時貧富兩端其實相距不遠,常常只隔一輛自行車或一塊手表,但睡個懶覺,發句牢
更新時間:2013-05-02 08:00
點擊數:502
鮮花數:28
韓少功:現代人的感覺在麻痹 文學可救贖心靈
更新時間:2013-05-02 08:00
點擊數:659
鮮花數:26
前30年據說是閉關鎖國的年代,那時候的年輕人卻讀了很多世界名著,讀了很多哲學歷史方面的硬書。然而現在的年輕人,卻很少有人讀過那么多的文學經典和理論硬書?,F在的教育是單向度的教育,現在的開放是只對美國和西方主要國家的開放,口子開得反倒很小,以至于現的年輕人在美國之外,很少了解亞非拉國家的情況,而前30年不是這樣的。 本文來自[左岸文化網] http://www.eduww.com 版權歸原著者所有.
更新時間:2013-05-02 08:00
點擊數:365
鮮花數:26
“民主”仍是一個敏感的詞,被有些人說得吞吞吐吐——只有美國總統布什這樣的人才把“民主價值”和“民主聯盟”當一碗飯,走到哪里就說到哪里。 這也難怪,民主的概念與體制本是西方所產,從游牧時代一直延伸到工業化和信息化時代。那里的民主雖一度與古代的奴隸制相配套,一度與現代的殖民主義相組合,但毒副作用大多由民主圈之外的弱勢階級(如奴隸)或弱勢民族(如殖民地人民)消化,圈內很多人感受不會太強烈。他們即便也痛苦過、危機過、反抗過,
更新時間:2013-05-02 08:00
點擊數:409
鮮花數:50
韓少功:笛鳴香港
進入香港后的第一印象,就是不少高樓瘦長如棍,一根根戳在那里頂著天,讓觀望者懸心。
在全世界都少見這種棍子,這種用房屋疊出來的高空雜技。它們扛得住地震和狂風嗎?那棍子里的燈火萬家,那些蛀入了棍子的微小生物,就不曾驚恐于自己的四面臨虛和飄飄欲墜?
我這次住九樓,想一想,才爬到棍子的膝部以下,似乎還有幾分安穩。套間四十多平米,據說市值已過百萬。家居設施一應俱全,連廚房里的小電視和小花盆也不缺。但臥房只容下一床
更新時間:2013-05-02 08:00
點擊數:311
鮮花數:40
文化復興與循實求名
韓少功
摘要:西文多單詞單義,重形式邏輯,確保了精密,卻忽略了活態實踐中太多的半精密、準精密、非精密以及無法精密。中文少單詞,多復詞,少單義型單詞,多兼義型復詞,盡可能全面地、相對地、變化地描述事物,壓縮了一元獨斷,缺點是含混、虛玄、圓滑、散亂。近代以來中國從西方引入了海量的思潮和學術,出現了車載斗量的外來詞,極大擴展和豐富了視野。但中西因地理環境、歷史文化不同,無法完全活得和想
更新時間:2013-05-02 08:00
點擊數:358
鮮花數:43
前輩大師的紀念館展示了激動人心的精神高蹈,然而相關操作經驗卻難以復制,在時過境遷的另一時代很可能失靈。這是因為大師多具有一次性,不能克隆量產;而且在當今這樣一個迅速發展、變化的世界,哪怕真有托翁與莎翁再世,哪怕他們手里集有先賢的全部經驗和手段,恐怕也不夠用了。人很難在不同時間踏進同一條河流。
文學闖入“陌生水區”
文學的認知功能已被大大削弱。在缺少網絡、影視、廣播甚至報紙的時代,作家就是信息中心,是社會萬
更新時間:2013-05-02 08:00
點擊數:662
鮮花數:58
從前有一個張家,時運不濟,父親早故,又遭火燒與水淹,家里窮得叮當響。這一家有三個兒子,都長得虎頭虎腦,眨巴著可愛的大眼睛。但母親掐指一算,全家收入只夠一個人上學,于是狠狠心,將機會給了老大。
“你記住,”母親在村口送別老大時說:“全家勒緊肚皮供了你一個。你在城里好好讀書,若有出頭之日,不要忘了兩個兄弟?!?
老大咬往嘴唇,點了點頭。
留下來的老二、老三雖然有些失落感,偷偷嘆一口氣,但也沒有多言。他們覺得事情別無選擇,于是按母親的安排,一
更新時間:2013-05-02 08:00
點擊數:355
鮮花數:55
作家的興奮點很重要。讓他興奮起來的,開始可能是好奇,是名和利,還有生活中積累的冷暖恩怨。我就是這樣過來的。到后來,馬拉松一樣的文學長跑需要持久動力,那就需要信念的定力和思想的活力。我讀書并不多,聊感欣慰的是,我喜歡把書本知識與實際問題結合起來,抱著懷疑的態度讀書。讀書不是讀古人的結論。古人再高明的結論拿到今天來也可能是無用的。我們需要讀出古人的生活,看他們面對什么條件和環境提出什么樣的見解,
更新時間:2013-05-02 08:00
點擊數:450
鮮花數:54
韓少功:一本書的最深--讀者與作者的對話
一本書到底應該怎么讀?閱讀者有無理解寫作者的可能?我們是否應該探究文本之后那不曾言說的深意?怎樣的書能夠經受寫作者與閱讀者面對面的逐字細讀?在二人理解的差異背后,這本書將呈現出怎樣的微妙、豐富與歧義?
在??诤5閸u燕泰大酒店一樓咖啡吧見到他。有些驚訝,為額發邊沿那一兩絲銳利的白,有種特別冷峻的棱角感。然而一剎那間無拘無束綻放的笑容,彎彎的瞇縫的雙眼,會讓你感覺到冷峻之后的親和與坦
更新時間:2013-05-02 08:00
點擊數:629
鮮花數:29
韓少功:漫長的假期
來源:《今天》
摘要:不想拍孩子們的馬屁,很坦白地告訴他們:即使在三十年前,讓很多中學生說出十本俄國文學、十本法國文學、十本美國文學,都不是怎么困難的。我這一說法顯然讓他們驚詫了,懷疑了,困惑了,一雙雙眼睛瞪得很大。三十年前?天啦,那不正是文化的禁鎖和荒蕪時期?不正是文革的十年浩劫?……有人露出一絲訕笑,那意思是:老師你別忽悠我們啦。
我偶爾去某大學講課,有一次順便調查學生讀書的情況。我的問題是這樣:誰讀過三本
更新時間:2013-05-02 08:00
點擊數:678
鮮花數:42
強奸的學術
韓少功
一日,一個男人在某公共場所----比方說一個旅游區較為僻靜的角落吧,強奸一個女人,被游客或保安人員當場抓住,扭送派出所。照理說,這狀案子有目共睹,證據確鑿,事實清楚,法辦就是了,沒有什么可說的。簡單如我這樣的凡人,即便把事情想過來又想過去,即便有十個腦袋把天下的學問研過來又究過去,恐怕也覺得不會有別的什么結論。
其實,這便是我等的無知。
山外有山。天外有天,理外也
更新時間:2013-05-02 08:00
點擊數:4497
鮮花數:52
撲進畫框(1)
我一眼就看上了這片湖水。
汽車爬高已經力不從心的時候,車頭大喘一聲,突然一落。一片巨大的藍色冷不防冒出來,使乘客們的心境頓時空闊和清涼。前面還在修路,汽車停在大壩上,不能再往前走了。乘客如果還要前行,投訪藍色水面那一邊的迷蒙之處,就只能收拾自己的行李,疲憊地去水邊找船。這使我想起了古典小說里的場面:好漢們窮途末路來到水邊,幸有酒保前來接頭,
一支響箭向湖中,蘆葦泊里便有造反者的快船閃出……
更新時間:2013-05-02 08:00
點擊數:458
鮮花數:19
韓少功:熟悉的陌生人
那一天下雨,他對巴黎的雨天和林蔭道由衷贊美,于是對中國怎么也看不順眼。他相信中國的幼兒園大多在販嬰殺嬰,相信中國的瓜果蔬菜統統污染含毒,相信中國根本不可能有歷史和哲學,即使有的話,也只可能是贗品。他比我所見到的任何西方人都要厭惡中國,雖然他僑居十載還只能說中文而說不好法語,只能在那里的華人區混生活。 我理解這樣的談話。他必須夸張,必須在我這個萍水相逢的同胞面前夸張,否則他怎么能為他的十年漂泊
更新時間:2013-05-02 08:00
點擊數:678
鮮花數:51
中國的社會風氣需要第二次轉變
韓少功
摘要:中國窮怕了,中國人要追求幸福的生活。上個世紀80年代,文革時期那種凡私皆惡的極左的、僵化的思想被拋棄,中國的社會風氣實現了第一次轉變:從精神至上轉向發家致富,許多中國人將美國式的生活作為現代幸福生活的目標。自90年代迄今,中國轉向市場經濟,工業化城市化高速起飛,物質欲望得到充分釋放,道德淡化:凡公——社會正義、社會公德、社會公平、社會關懷——被視作幼稚而棄。中國的社會風氣需
更新時間:2013-05-02 08:00
點擊數:343
鮮花數:39
文學、生活方式與觀念
——由《山南水北》引申的
李少君
古人說:“文如其人”,真是在確鑿不過,我這里則想將這句話再引申一下:不同的人寫出不一樣的文學作品,不一樣的生活方式會支撐不一樣的寫作。具體來說,我想從韓少功與他的《山南水北》談起。
有一個朋友對《山南水北》有一個在我看來非常合適的評價,他說《山南水北》是老少皆宜,朝野皆宜,村夫白領皆宜,書齋市井皆宜,有為無為皆宜,出世入世皆宜,修心
更新時間:2013-05-02 08:00
點擊數:333
鮮花數:39
民主:抒情詩與施工圖
韓少功
“民主”仍是一個敏感的詞,被有些人說得吞吞吐吐——只有美國總統布什這樣的人才把“民主價值”和“民主聯盟”當一碗飯,走到哪里就說到哪里。
這也難怪,民主的概念與體制本是西方所產,從游牧時代一直延伸到工業化和信息化時代。那里的民主雖一度與古代的奴隸制相配套,一度與現代的殖民主義相組合,但毒副作用大多由民主圈之外的弱勢階級(如奴隸)或弱勢民族(如殖民地人民)消化,圈內很多人感受不會太強烈。他們即便
更新時間:2013-05-02 08:00
點擊數:300
鮮花數:58
恢復同情和理解就是文學的大政治——韓少功訪談燕舞
“融入山水的生活,經常流汗勞動的生活,難道不是一種最自由和最清潔的生活?接近土地和五谷的生活,難道不是一種最可靠和最本真的生活?我被城市接納和滋養了三十年,如果不故作矯情,當心懷感激和長存思念。我的很多親人和朋友也都在城市。我的工作也離不開轟轟城市”,“但城市不知從什么時候開始已越來越陌生,在我的急匆匆上下班的線路兩旁與我越來越沒有關系,很難被我細看一眼;在媒體的
更新時間:2013-05-02 08:00
點擊數:229
鮮花數:46
今天一走進四川音樂學院,我就有點吃驚。幾年前我與音樂家金鐵霖先生去國外訪問,到過很多歐洲國家的音樂學院,發現那些學院都很小。但川音有這么大的校區,有學生一萬六千多人,讓人覺得不可思議。聽敖院長說,全國有大大小小的音樂學院幾百所,大規模的音樂學院也有上十所,這更讓我大開眼界?! ‘斎?,中國應該有龐大的音樂學院,應該有更多和更好的音樂學院。這不僅僅因為中國是一個人口大國,還因為中國有深厚的音樂傳統。中國古人行“禮樂之